来源:光明网 2022年8月16日 摘录:李老师
今年是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在横跨两个世纪绵延近现代中国的奋斗历程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扎根祖国大地,博采中西美术之长,致力于中华美育发展,以浓墨重彩绘就时代画卷,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和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百余年间几经变革,但美术教育传统代代赓续、继往开来,一大批艺术教育前辈高举美育大旗,共同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之路。近日在京呈现的“笃学致美——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美术教育艺术作品展”正是我们对这一历程的回望,也是对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重要探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历史悠久,百余年来,大家辈出、名师云集,涌现出以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吕斯百、秦宣夫、黄显之、杨建侯、徐明华、尉天池、吴为山等为代表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此次展览通过“筑基创先”“立学深耕”“继往开来”“丹心铸魂”四个板块、240余件精品力作和60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献,勾勒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120年的历史脉络,呈现了学院各个历史时期的高光时刻,生动展现了南师美术人“根植人民、无愧时代”的艺术精神和文化自信。
在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南师美院的大家名师们引领时代,砥砺前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采众长,进行了一系列深刻且成就卓著的艺术教育实践与探索。南京师范大学及其美术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当时未分系科,采用各科混合制,设有图画、手工、音乐等课程。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正式设立“图画手工科”,由此开始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专业化发展历程。两江师范学堂于1911年停办,1914年,江苏各省立学校校长联名要求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设立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1923年,南高师与东南大学合并,后又经历了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成为近代中国百年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中,徐悲鸿的《马》、张大千的《松荫观瀑》、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等经典作品,展现了南师美院先辈们开创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之路的伟大壮举。徐悲鸿不但掌握了西方学院派绘画的造型和色彩语言,而且对欧洲艺术史和理论亦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他倡导并践行写实艺术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绘画表现时代风貌与民族精神,并在艺术实践和理论认识上创建了完整的美术教育体系,成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大家名师们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各异,但无疑都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极大关切,以及融汇中西、改革进取的使命担当。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南师美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时代忠实的记录者,敢于创新的开拓者,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杰出贡献。此次展览凸显了南师美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力学笃行的创作与教学历程,以及在艺术为大众、为时代服务等艺术理念上,在美术创作和研究、美术教学和美术学科的持续发展上的卓著成就。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艺术系改办为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老教师们不断探索,力求以艺术创作深刻反映时代巨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黄显之的《螃蟹》、吕斯百的《卧桥》、卢是的《春光好》、杨云龙的《火车站》、徐明华的《镜前》等,众多作品描绘出时代的精神图谱,塑造了伟大的中国精神。
1984年,南京师范学院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在改革开放和追梦、逐梦的伟大时代,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国家、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在美术教育、艺术创作、教学体系构建和国际影响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众多优秀教师的代表作品不断涌现,如吴为山的《睡童》、范扬的《支前》、时卫平的《极地科考·雪龙号驶进北冰洋》等。其中,范扬教授的中国画作品《支前》描绘了党领导人民打江山的壮阔画卷,生动反映出军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鱼水之情。雕塑家吴为山的作品《睡童》用写意性的语言生动塑造人物形象,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其独特的审美品格及对人类共通情感的表现,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展览上同时展出的摄影、陶艺、漆画、动画、景观设计、平面设计等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创作者们立足当下,围绕社会感悟与生活体验,对现实展开了多视角、多层面、多方位的思考。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记录,众多佳作既有对社会现象的审视,又有对日常生活的体悟,鲜活传递出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的观照,展现出共筑美好精神家园的愿景。
我们借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活动这一契机,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构建一个场域,让今天的美术教育从业者和广大学子,与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辛勤耕耘的先辈们于同一时空中相逢,看他们用手中如椽的画笔抒写胸中壮阔之境,聆听他们矢志不渝为民族、为社会、为艺术奋斗终身的澎湃心声,见证那段波澜壮阔、激荡心灵的历史以及艺术家们拳拳的赤子之心。
师者风范长存,师者精神代代相续。今天,南师美院人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财富,开启了新的征程。我们将继续在继承中华文脉及南师精神的同时,敞开胸怀、放眼世界,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人文关怀,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全方位地描绘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作者:封加樑,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